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澜沧江流域,气候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当地孕育的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澜沧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托景迈山人文和生态系统,以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文化为基础,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抓手,以茶产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茶文旅融合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景迈山特色的保护发展、规范建设、科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
2012年以来,景迈山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先后获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
培育生态文化
景迈山古茶林涉及景迈、芒景、芒云3个行政村,其中包含着布朗族、傣族等4个世居民族。这里山高林密,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合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生长,被认为是出产高品质茶叶的最佳海拔高度和区域,拥有“有生命的茶林”之美誉。
景迈山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林保存比较完整。以茶林、森林、村落为核心,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完整地传承了人与自然、人与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理念。
当地布朗人将茶树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敬重、供奉、继承。山上一棵百年老茶树是景迈山芒景村传承文化保护人南康一家人的茶魂树,他们相信,树中住着布朗族祖先的灵魂。每年开始采茶时,要先祭拜再采茶。
为实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澜沧县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把澜沧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典范、普洱绿色经济增长极、澜沧江生态旅游目的地等战略目标,统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多年来,景迈山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民族文化世代传承,生态文明氛围日益浓厚。
当地不仅深入挖掘景迈山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精髓,利用布朗族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编排景迈山保护生态歌舞节目,还大力宣传布朗族种茶传说、傣族织锦等文化符号,将尊重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通过文化建设推动绿水青山焕发生命活力。
发展生态产业
在森林中建村寨,在村寨周围人工栽培茶树。景迈山延续千年的林下茶种植传统,不仅形成了林茶共生、人茶共荣的茶文化景观,还形成了独具优势的茶产业,撑起了群众的致富梦想。
景迈古茶林的种茶方式是绿色循环、绿色可持续农业生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态智慧。古茶林自形成至今,未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只需充分利用森林生物多样性便可实现土壤肥力自我维系和病虫害自我控制,从而有效保持古茶林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如果人们善待茶树、森林、昆虫、鸟类等自然界的每一个物种,那茶林无须农药和化肥,永远是有机的、有生命的。”南康说。
为让茶树在提质增效的前提下还能得以休养生息,景迈山将古茶树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规定春秋采摘、夏季留养。同时,在保护传统制茶技术的基础上,围绕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基地化建设,采取“仿古茶林生态改造”,推广茶叶科学管理技术,稳步推进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工作,不断提升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经济价值。
而波是布朗公主茶厂的负责人,3年前,他的茶厂启动标准化改造。如今,从茶叶采摘到制茶成品,标准化技术让出厂的每一片茶叶的品质做到最好,并且安全、生态、健康。
“茶厂每年收购茶农鲜叶320余吨、干茶80余吨,标准化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产量和质量。”而波说。
目前,景迈山茶园面积7万余亩,实有采摘面积6.16万余亩,其中古树茶2.8万余亩、生态茶3.36万余亩。2022年,茶叶总产量2185.48吨,实现茶叶种植采摘性收入9670万余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占村民总收入的95%以上。
在绿色产业发展中,景迈山还将传统的种茶、卖茶转化为观茶、品茶,通过创新盘活茶旅资源,为游客带来休闲观光、康养度假、亲子研学、采摘等丰富绿色旅游体验,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发展局面,拓展茶旅一二三产业链条。
自2015年以来,景迈山强化景区建设,以茶旅强化消费体验。当地累计投入8.4亿元,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新建和提升原有停车场、修缮游客行道,建成一批独具布朗族、傣族特色的特色民宿,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前5个月,澜沧旅游共接待301.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88亿元。
创新生态机制
为实现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普洱市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社区主导、专业人员指导的多层级、多维度的科学高效管理体系。
2018年,设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主要组织各类保护规划及方案的编制和实施、落实日常保护和监测工作、遗产地建设管理、宣传教育等。
景迈及芒景村委会、各村民小组及社区茶叶合作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社区传统自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群众性保护组织,参与景迈山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同时,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力量,共同为保护管理景迈山重大议题决策提供建议。
2016年以来,澜沧县共完成了7个传统村落的规划保护方案编制,先后制定《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澜沧县古茶树保护条例》《景迈山环境风貌保护导则》等,促进景迈山古茶林管理保护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景迈山可持续发展。
如今,景迈山的传统民居依旧保存着古朴韵味,而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寨的传统风貌保护好了,乡村旅游得到大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明确“茶文旅”生态产业方向,澜沧县先后编制《景迈山田园综合体规划》《惠民景迈旅游小镇规划》《景迈山茶祖景区—惠民旅游小镇片区旅游总体规划》等,促进景迈山古茶林、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古村落以及产业等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科学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山上”聚焦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科学利用,“山下”聚焦产业承接与培育。
现在,行走在景迈山,树木葱茏,茶叶独特的香气溢满山间。小小一片茶叶不仅是一方百姓的致富叶,也绘就了澜沧县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张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